-
大連理工大學2024年新年賀詞
?老師們、同學們、校友們、朋友們:歲聿云暮,一元復始。值此辭舊迎新之際,我們謹代表大連理工大學黨委和行政,向全體師生員工、離退休老同志、海內外校友,以及長期關心支持學校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新年的問候和誠摯的祝福!即將過去的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深化落實學校第十四次黨代會部署的關鍵之年。我們把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堅持和加強黨對學校工作的全面領導,高質量高標準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縱深推進“一融雙高”建設,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統籌推進“卓越大工”“魅力大工”“幸福大工”建設,凝聚師生力量、團結奮斗,實現事業發展新進步。這一年,我們在胸懷“國之大者”中貢獻“大工力量”。學校把服務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找準歷史方位、強化使命引領,主動作為、挺膺擔當,著力回答好“強國建設·教育強國·...
2023.12.31 來源: -
2023“媒體大工”熱點新聞
編者按:新故相推,日生不滯。2023年是學校改革發展史上極其重要的一年,圍繞新征程使命愿景,全校師生堅定信心、攻堅克難,奮力開創“雙一流”建設“加速跑”新華章。聚焦“樹形象、立品牌”,這一年,學校構建“大宣傳”格局,分主題唱響大工,在社會媒體發出響亮的大工聲音,社會媒體聚焦學校發展宣傳1400余次,其中人民日報社、新華社等中央級媒體單位報道550余次,鐘萬勰院士為學生上課、連理衛星發射、暖心回應小姚同學、全保研寢室等熱點宣傳引發廣泛關注,全方位、立體化呈現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成果,以點帶面彰顯大工價值導向。綜合新聞重要性、顯著性、覆蓋面等因素,現選取部分報道,盤點2023年媒體上大工的高光時刻,一同回顧感人瞬間、奮斗歷程。圖片設計/周凡暄以主題教育宣傳唱響大工發展主旋律筑牢思想、凝聚力量,積極對接社會媒體,推介學校主題教育經驗成效,全面呈現學校以高質量主題教育推動事業高質量發展實績。各級各類社會媒體平臺...
2023.12.27 來源:黨委宣傳部 新聞中心 -
回望奮進之姿 積蓄前行力量
編者按: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深化落實學校第十四次黨代會、實施“十四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之年。全校上下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強烈的歷史主動,加快系統構建卓越體系,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奮力推進“雙一流”建設“加速跑”。值此辭舊迎新之際,綜合全年新聞報道情況,對2023年學校重要新聞和重點報道進行回顧,與廣大師生校友和關心學校發展的各界朋友共同回望我們“加速跑”的奮進之姿,為加速卓越2024積蓄力量。圖片設計/吳芊楠、王德丞以高質量主題教育推動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4月11日,學校召開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動員大會,要求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堅定理想、錘煉黨性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4月、5月,黨委書記項昌樂、校長賈振元分別為學子們講授主題教育專題黨課。4月19日,學校主題教育讀書班開班,校領導班子以個人自學、重點領學、專家講學、交流研學...
2023.12.26 來源:黨委宣傳部 新聞中心 -
【創新在大工】我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極地裝備結構冰載荷數值仿真軟件ICE-SDEM發布
近日,在2023年中國國際海事技術學術會議和展覽會上,我校與中國船級社、北京數碼易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共同發布了我國首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極地裝備結構冰載荷數值仿真軟件——船舶結構冰載荷高性能計算分析軟件ICE-SDEM。ICE-SDEM是一款基于離散元、有限元和計算流體力學的多介質耦合仿真軟件,具有結構彈塑性動力學分析、海冰破壞力學分析及流固耦合分析功能。軟件具有豐富的極地復雜冰況環境模擬功能,可實現平整冰、冰脊、冰山、碎冰等多種冰況下船舶直行、轉向、尾向和斜向等多種冰區操作模式下的冰載荷數值計算;該軟件集成了強大的多物理場建模和耦合分析能力,在并行框架下解決了不同數值方法間多時間尺度上的計算參數傳遞協調性問題,建立了海洋結構、海冰、海水耦合的大規模數值分析架構,具備CPU-GPU并行計算功能,發展了基于CPU-GPU協同并行環境下的高性能算法,實現了原型尺度下船海裝備冰區作業過程的動力學高效仿真。通過我國“雪龍”號和...
2023.12.19 來源:力學與航空航天學院 -
【創新在大工】環境學院科研團隊在大氣顆粒物形成機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12月15日,環境學院謝宏彬教授團隊在大氣顆粒物形成機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成果“碘氧酸增強大氣硫酸顆粒物的成核”(Iodineoxoacidsenhancenucleationofsulfuricacidparticlesintheatmosphere)在國際期刊《科學》(Science)上發表。該研究提出了大氣顆粒物形成的新理論,不僅推動全球二次顆粒物成因研究的進展,而且為在全球碘和硫協同排放背景下,顆粒物氣候效應及健康效應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謝宏彬教授為通訊作者之一,團隊的博士后馬芳芳和博士研究生張镕潔為共同作者。大氣顆粒物對人體健康和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影響,而揭示顆粒物的成因,是防控大氣污染及氣候變化的關鍵。以往對顆粒物形成機制的認識,導致顆粒物的形成速率被嚴重低估。因此,正確揭示大氣顆粒物形成的前體物及相關機制,一直是大氣環境科學研究的前沿科學問題和研究難點。基于上述問題,謝宏彬教授團隊和國際合作者從2018年開始,歷時五年時間,突破方法學難點、經過反復的實驗...
2023.12.18 來源:環境學院 -
【學在大工】我校師生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3)中再創佳績
?12月3日至6日,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3)總決賽在天津大學舉辦。經過在校級初賽、省級復賽、全國決賽激烈角逐后,我校參賽項目最終榮獲金獎2項、銀獎2項,再創佳績!在本次大賽中,生物工程學院的“愛參寶——海參綠色養殖的引領者”項目和中白學院的“JiachuangPilot”項目獲得大賽金獎,創新創業學院的“基于昇思MindSpore的智能交通創新解決方案”項目和建設工程學院的“吉光避險——多功能防護服領軍者”項目獲得大賽銀獎。我校首次在“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和高教主賽道國際參賽項目中取得金獎突破。學校高度重視大賽組織工作,去年11月上屆大賽結束即成立了專項工作組,著手組織新一屆大賽的項目選育工作。2023年4月,學校召開2023年大賽啟動會,學校各部門和各學部(學院)加快步伐,高質量穩步推進各項工作,教務處、創新創業學院、校團委等多部門聯動,與各學部(學院)共同培育、選拔和提升項目。工作組深入學部(學院)調研摸底,宣講...
2023.12.09 來源:創新創業學院、教務處 -
【學在大工】物理學院2020級“唯十”女生全員保研
物理學院2020級一共有10名女生,她們是:王瑛琪、戚佳欣、姜儀、邵晶晶、孫夢嬌、張柯羽、谷明宣、于婉瑩、邢靜文、張馨元,如今她們10人全員保研,其中3人將直接攻讀博士學位。在大工的前三年,她們共獲獎學金35項、榮譽稱號12項、國家級和省級獎項30項,她們用實力告訴大家:大工的女孩子,真的很酷!學習不分男女“女孩學物理,是不是更難?”身在物理學院的她們說:“學物理不分男女,遇到的困難差不多。"物理學習的知識量大,關聯性強,這讓她們在時間規劃和精力分配上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從宇宙到粒子,從數學分析到電磁電熱,她們重視知識結構,把零散的知識整合起來;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一頁頁的筆記和錯題集是她們在物理世界的通行證。多問老師、問同學、多思考,在專業課上下好功夫,扎實學,到大三結束時,她們共有230門次課程90+,獲得保研資格。其中6人選擇留在大工繼續深造,4人去往其他科研院所/高校。女孩們攜手進步課堂之外,女...
2023.12.01 來源:大連理工大學官微 -
郭旭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公布2023年增選當選院士名單,我校郭旭教授當選。郭旭,中共黨員,大連理工大學力學與航空航天學院教授,工業裝備結構分析優化與CAE軟件全國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國際結構與多學科優化學會副主席、國務院力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力學)成員、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負責人、遼寧工程科學計算與CAE軟件研發協同創新中心負責人。國際機械設計旗艦期刊ASME-JournalofMechanicalDesign副主編、國際計算力學旗艦期刊ComputerMethodsinAppliedMechanicsandEngineering編委。長期從事計算力學、結構優化、固體力學研究和CAE軟件研發,在相關領域做出了國內外同行公認的重要貢獻,產生了重要學術影響。曾2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次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還曾獲遼寧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全國創新爭先獎、亞洲結構與多學科優化學會成就獎、國際華人計算力學學會成就獎、中國青年科技獎、錢令...
2023.11.22 來源:大連理工大學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