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國家戰略急需,把科技報國的“答卷”寫在祖國大地上。康仁科教授領銜的“精密超精密加工技術與裝備團隊”,勇于擔當使命,敢于探索創新,樂于潛心研究,攻克一個又一個科學技術難題,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這支由5位教授、3位副教授和251位博碩研究生組成的科研團隊,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結合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課題,圍繞硬脆晶體基片超精密加工技術、難加工材料構件高效精密加工技術展開了系統深入研究,近年來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教育部技術發明獎一等獎、遼寧省專利獎一等獎等多項科技獎勵。
以德樹人 傳道授業育英才
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杰出人才康仁科教授和金洙吉教授、董志剛教授、郭曉光教授、朱祥龍教授、高尚副教授、白倩副教授和閆英副教授等成員們,以“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為作風,以德立學,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積極服務于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迫切需求。導師團隊先后獲校博士生“學術之星”指導教師、校優秀碩士生論文指導教師等榮譽。
守正創新 行穩致遠踐使命
知常明變者贏,守正創新者進。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定信心、守正創新,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篇章”。為了讓學生開闊眼界,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導師團隊每月組織學生分享前沿科技動態和社會熱點新聞,弘揚科學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師生一起參加機床展
結合國家重大需求,團隊堅持開展科研活動,鼓勵學生全方位參與到項目的申請、答辯、執行、總結等各個流程中去,注重培養研究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地把研究生培養過程變成既完成重大科研項目又培養高質量科技人才的過程。團隊堅持開展學術交流,每年邀請兩次專家專題講座、參加一次國際學術會議,每季度帶領研究生與合作單位開展一次交流活動,資助研究生參加至少一次相關展覽會,以此拓寬學生視野,讓學生在實踐中出真知、快成長。
在科研試驗現場
以人為本 強本筑基促發展
精神與體魄的雙重強化一直是我國人才培養的核心。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全面發展,具有健全人格。因此,團隊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研究能力提升,而且十分關心學生的身體心理素質涵養。他們堅持“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培養理念,每季度與每名學生單獨交流一次,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動態,給予充分的人文關懷。團隊鼓勵學生每周至少參與一次體育鍛煉,每學期開展一次集體文體活動,培養學生的樂觀精神和強健體魄。
新生座談
師生同心 砥礪前行創輝煌
向上的團隊文化是學生成長最重要的土壤,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最重要的底色。師生精誠合作奮戰在科研一線是該團隊鮮明的特色文化,在這一文化滋養下,師生齊心協力、拼搏進取,團隊學術成果豐碩、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大幅提升,一批有影響的標志性成果涌現。
和畢業生在一起
團隊近年指導研究生十數人獲得省市校優秀畢業生、省校優秀畢業論文、校優秀研究生、校優秀共產黨員、校優秀共青團員等榮譽稱號,集體獲“遼寧省五四紅旗團支部”,并推薦候選“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13人獲碩士生國家獎學金,1人獲校碩士生“學術之星”提名獎。5人次獲博士生國家獎學金,1人獲博士生“學術之星”、“榜樣大工”學術科研獎、遼寧省優秀大學生黨員標兵、遼寧省華育大學生、遼寧向上向善好青年等榮譽稱號,3人獲得博士學業專項獎學金。團隊導師與學生共同獲得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
康仁科教授團隊導師們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堅持立德樹人、全面育才的宗旨,堅持立足需求、躬耕實踐的風格,堅持守正創新、追求卓越的精神,為黨和國家培育一批有理想、有信念、有創新能力的青年人才,為實現大工高水平世界一流大學目標助力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