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在大工】歷史最佳!大工學子在第十七屆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中創佳績
近日,第十七屆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在西北工業大學太倉校區落下帷幕。本次比賽共收到全國229所高校、3598名大學生提交的1023件作品。根據網評結果,117所高校的359支隊伍進入決賽環節。我校4支隊伍進入全國總決賽,收獲“一金兩銅一優勝獎”、一項優秀指導教師,首次收獲“最具創新創業價值獎”,刷新歷史最好成績。全國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是一項全國性競賽,自2008年起,每年舉行一屆,每屆歷時四個月,分初賽和決賽,現已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網絡空間安全學科競賽,為國家網信人才培養做出了突出貢獻。學校高度重視此次比賽,為提高參賽作品質量,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作為信息安全競賽校賽的組織單位,自2023年10月起舉辦2023-2024學年大連理工大學信息安全競賽,吸引了全校近400名師生參與。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和創新創業學院專門邀請評審嘉賓為參賽選手進行指導,在校賽中,參賽選手采用現場展示、公開答辯、評委提問的形式,全面展示作品的創新性、...
2024.08.17 來源: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 -
【學在大工】再創新高!大工學子在第七屆全國大學生嵌入式芯片與系統設計競賽中展風采
8月13日,歷時近6個月的第七屆全國大學生嵌入式芯片與系統設計競賽應用賽道在南京集成電路培訓基地圓滿落幕。我校學子共斬獲10項國家級獎項,其中全國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獲獎數量創歷史新高。創院智能車實驗室的董棖彬、萬永陽、黃錫杰團隊的作品可變形陸空兩棲獲沁恒賽題一等獎(共13項)。張行、黃旭忠、王嵩博團隊的作品智居聯創-物聯網家居系統獲海思賽題一等獎(共9項)。我校獲得了本屆大賽的最佳組織獎(共21所高校獲獎),王飛龍老師獲得優秀組織工作獎。第七屆全國大學生嵌入式芯片與系統設計競賽于今年3月份啟動。應用賽道共設置ST、海思、沁恒、廣和通、龍芯、RT-Thread共6個賽題。大賽吸引了包括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東南大學等552所院校、7297支隊伍,20041名學生參賽。經過六個分賽區的線上初審和線下復評,角逐出230所高校的659支隊伍參加全國總決賽。經過兩天的激烈角逐,最終評出全國一...
2024.08.17 來源:創新創業學院 -
國家重點專項“人工光合固碳”進展交流會召開
近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人工光合固碳”項目進展交流會在我校知化樓D102召開。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佟振合院士、所長王雪松研究員、天津理工大學張志明教授、天津大學張生教授、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汪德高研究員、瑞典林雪平大學高峰教授等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項目牽頭單位西湖大學,聯合單位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大連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相關師生參加會議。化工學院院長劉濤教授致歡迎辭,對各位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誠摯的歡迎和感謝。項目負責人孫立成院士主持開幕式并介紹了“人工光合固碳”項目的背景和目標,對項目的后續進展寄予了殷切的期望。項目課題負責人、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韓廣業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陳玉哲研究員以及參與項目的多位師生圍繞“天然光合系統的結構與固碳”、“光電驅動輔酶再生與生物固碳”、“仿酶固碳催化體...
2024.08.17 來源:化工學院 -
【學在大工】周又和院士做客“大工講壇”分享非線性與多場耦合力學的思考與實踐
8月8日上午,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超導力學研究院院長、蘭州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力學學會固體力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周又和教授做客“大工講壇”,在伯川圖書館多功能廳作題為《關于非線性與多場耦合力學的若干思考與實踐》的主題報告。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韓軼出席報告會,并向周又和院士贈送“大工講壇”紀念牌。報告會由力學與航空航天學院院長閻軍教授主持。周又和在報告中從力學研究的基本特征出發,凝練交叉力學的主要特點,分析多場耦合力學的數學特征,并就這一特征中的非線性函數與非線性問題的復雜解法做詳細闡釋。基于現存的商用計算軟件缺乏不同場之間計算的信息交換挑戰,提出多場耦合問題的分場降階迭代法并予以應用舉例,探索自行解決編程問題。他介紹了蘭州大學力學學科在超導實驗力學、風沙環境力學、超導材料制備方面的平臺建設及研究成果,包含單寬輸沙率的風洞試驗、力致磁通穿透的失超、應變檢測失超等,在諸多領域做出的突出...
2024.08.17 來源:力學與航空航天學院 -
【科技日報】大連理工大學: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成長成才
大連理工大學環“抱”鄉村實踐團隊成員在遼東學院與病蟲害專家交流藍莓薊馬病防治要點。大連理工大學供圖【教育傳真】用“新技術”賦能產業創新、憑“新業態”開拓行業視野、做“新農人”探索振興新路……今年暑假,大連理工大學掀起一股科技實踐熱潮,學校408支實踐團隊、近4000名師生走進全國多個省(區、市),在實踐中產出成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青春力量。近年來,大連理工大學構建“1236行走的課堂”實踐教育體系,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錘煉自我,運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社會實際難題。大連理工大學“水網智檢”團隊與大連市水務集團合作,將研發的智能水網檢測技術和機器人應用到大連市內7個地區,預計每年降低維護成本6600萬元。此外,大連理工大學“慧科智造”實踐團多次前往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調研,提出“抓木辨材—鉆控一體”的智能靈巧加工技術理念,發明系列化智能靈巧加工裝備,攻克了技術難題。這成為大連理工大學實踐團隊推動...
2024.08.16 來源:科技日報 -
基于環境功能材料的水深度處理戰略研討會在連舉辦
8月2日至4日,由大連理工大學環境學院、工業生態與環境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辦的基于環境功能材料的水深度處理戰略研討會在大連成功舉辦。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工程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立安,浙江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朱利中,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工程院院士賀泓,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余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俞漢青,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處長莊乾坤,我校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賈振元,環境學院院長劉猛、工業生態與環境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全燮等從事環境功能材料、水深度處理、環境化學等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近200人參會。會議開幕式由全燮主持。?賈振元代表學校致辭。他指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學校緊握生態環境領域科技發展的機遇,著力建設了“環境功能材料”這一重點突破類學科平臺,希望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同各位院士、專...
2024.08.15 來源:環境學院 -
【學在大工】大工學子在第八屆中國大學生Chem-E-Car競賽中獲特等獎
近日,由中國化工學會主辦的“第八屆中國大學生Chem-E-Car競賽?”在中南大學落幕。我校化工學院選派的李浩、尚詡坤、王禹卓、程伽彤、陳振恒、段康晶、朱健、喻甜、高銘澤、梁溢琛同學組成的“凌距離”隊,以0.355米的成績獲得性能競賽第二名,最終“凌距離”隊在本屆中國大學生Chem-E-Car競賽?中獲得特等獎,指導教師毛慶、徐威和李琳獲“優秀指導教師獎”。本屆競賽中,大連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和中南大學獲得參加2024年10月底在美國舉辦的“Chem-E-Car總決賽”的參賽資格。Chem-E-Car競賽是由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AIChE)發起主辦,是一項針對大學生運用化學工程技能并進行跨學科應用的國際競賽,在全世界化工類高校中具有極高影響力。該項賽事自2016年中國大學生Chem-E-Car競賽?委員會成立以來,在國內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八屆。競賽要求以團隊形式參賽,隊員均須為全日制本科生并為中國化工學會學生會員。參賽隊伍使用自制的電池或其他化學反應作為動力...
2024.08.15 來源:化工學院 -
【學在大工】我校學子在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大賽中斬獲佳績!
近日,由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委員會主辦,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承辦的第十七屆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決賽在山東青島舉辦。大賽吸引了53000余名優秀學子報名參加,參賽作品共計7853件,包括來自629所高校的7044件主賽道作品、海外21個國家和地區的142件作品以及667件產業賽道作品。經過層層選拔,我校學子最終斬獲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三項,三等獎七項,我校獲優秀組織獎。學校高度重視此次比賽,為提高參賽作品質量,今年5月由能動學院和創新創業學院聯合舉辦第十七屆“大連理工大學-濰柴動力杯”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大連理工大學選拔賽)。校內選拔賽通知發布后,得到全校師生的廣泛關注,校賽報名隊伍相較去年提升一倍,創歷史新高。能源與動力學院專門邀請評審嘉賓為參賽選手進行指導。在校內選拔賽中,參賽選手采用現場展示、公開答辯、評委提問的形式,通過展板、實物講解等方式全面展示作品的科學性、創新性...
2024.08.15 來源:能源與動力學院